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筹备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古乐精华——中国古代乐器展”颇费周折。最初是03年我和乔建中沟通后,再和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工作的吴钢商量、由他和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衔参赞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侯湘华汇报确定的。因为04年是中国文化年,而我们原定的在波兰举办的中国音乐周就在04年5月。既然这一百多件乐器好不容易出国一趟,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机,先在法国展出,加入到中国文化年的活动中去呢?在巴黎展出后,再运到华沙,应该是件比较容易的事。

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说到乐器展必须提到当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所长乔建中。由于他的支持和帮助,这个计划才得以完成,他的后任王子初也非常支持。当然,没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现文化部副部长)的批准,这个策划就算白搭。迄今为止,音乐研究所的这些乐器到国外展出仅此一遭。

从1998年起,音乐研究所就在为建立中国音乐博物馆做准备。他们的陈列室在时任主任肖梅的主持下,对档案进行了整理。包括乐器修缮、乐器分类、历史资料以及乐器形制数据提取等等。正因如此,才给我们的展览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具体落实时,音乐研究所的所长已经是王子初了。他在汇报给研究院时,回馈给我的消息是研究院要借展费,我觉得合情合理。他们说要5万,我立刻就同意了,为防止生变,放下电话就起草了协议盖了章传真过去。说实话,当时我们的费用还没有最后批下来,此举确实有些冒险。但我想,其它钱都可以省,这个钱无论如何要保证,道理明摆在那儿。后来听说我的行动之快使研究院后悔要价低了,这使我很得意。当然我也觉得,5万元的借展费对于这些乐器来说,的确太少了。

通过乔建中的推荐,我们找到华协国际珍品运输公司(研究所2001年在香港办乐器展时即由这家公司负责包装和运输),谈协议、讲价钱,进行的很顺利。也同样经过乔建中的联系,香港的展出承办方香港大学博物馆无偿提供宣传册的印刷模板,使我们大大节省了费用。为在法国展出,当时已是副所长的肖梅又撰写了乐器图册的缩减版介绍,由常静翻译成法文。

请示报告顺利地经中国文联和文化部的批准了,但没有料到的是,却卡在了国家文物局。因为这些古代乐器牵涉到文物,必须经过文物局批准。文物局又为什么搁置?原因是文物局认为文化部事先没有和他们沟通,却迁怒在我们身上。还有一个情况是,经文化部和法中文化年组委会的安排,部分乐器将在2003年11月先期于法国南部城市蒙图瓦尔开展,至圣诞节结束。眼看蒙市的宣传海报已经贴出,请柬也已经送出,日期越来越近。侯湘华主任心急如焚,我们却束手无策。尽管侯湘华主任多次请部里和文物局交涉,但文物局的批件就是下不来。

转眼已经到了11月,天气渐渐变得寒冷。一切都停滞下来,大家都感到无望。我决心采取最笨的办法,每天早上从家里直接到文物局,站在他们的第一关——一位处长面前“听喝”。他今天说,你要看有关文件,好,我拿走认真学习;明天又说,你们的报告还缺什么,好,我马上补;第三天又说,恐怕还要……。我急了,从他们的办公桌上顺手拿过一张纸,再掏出一只笔“啪”地一放,冷冷地说:“您说吧,还缺哪些?”处长一下就愣住了,半天没有说话,态度终于软了下来,居然又说没有问题了。最后他说:“张老师,还是你厉害。”我说:“当然是你厉害。”(心想,不惜推迟开幕式造成国际影响、不惜造成改变飞机航班多花国家钱财,难道不厉害?!)

乐器一共是123件,但是其中5件的制作材料有兽皮和兽骨(如骨笛),按规定不能出国,所以最后到法国和波兰的乐器都是118件。

在筹备的过程中,因为把原来的只是到波兰一项任务扩展为两项,所以中国文联批准的专项经费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为此,经吴雁泽书记多方努力,终于有一家IT公司慷慨解囊,赞助了29万人民币。我兴冲冲地去取支票,见到了那位热情的老总熊晓鸽。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国华侨商会协办的“古乐精华——中国乐器展”系列活动终于尘埃落定,列入了“中国文化年”的项目之中。我作为主办方的代表,出席了中国文化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法国蒙图瓦尔音乐博物馆外景

蒙图瓦尔音乐博物馆内的中国乐器展台

话题:



0

推荐

张弦

张弦

1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现任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合唱协会副会长、《人民音乐》杂志顾问。编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