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毛宇宽先生的《音乐文集》时,既惊喜又忐忑。惊喜,是因为它的厚重,浏览目录便能揣摩出它的分量非同小可;忐忑,同样因为它的厚重,35万字啊,什么时候开始读?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呢?
直到有一天,我下了决心,把两本文集“搬”到面前,心怀敬意地翻开了第一页。毫不夸张地说,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
毛宇宽先生的《音乐文集》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世纪安魂曲”;下册为“人生随想曲”。它的涵盖面之宽、之深,是近年来的音乐著述中不多见的。翻开每一页,都觉字字珠玑。从音乐延展至历史、时代和人民,这正是《音乐文集》高屋建瓴、心思博大之处。
毛宇宽是苏联音乐的专家,所以在此文集中,苏联音乐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中包括了众多苏联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其中,关于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文章就有15篇之多,关于普罗科菲耶夫的有12篇之多。这些文章,剖析时代之犀利,展示人生之深刻,分析作品之详尽,都是首屈一指的。
时代的严酷和残忍,艺术的巨石和巅峰。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作品,就产生在那个血雨腥风、激烈动荡的年代。尽管这些音乐家无时不刻经受着生命的威胁,经受着精神的折磨,却创作出了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作品。就像从巨石的缝隙顽强生长出来的奇葩,具有坚忍不拔的坚强品质,格外璀璨艳丽。
文集中讲述了钢琴家李赫特的传奇故事;钢琴家霍洛维兹的轶事;钢琴家西洛蒂回忆李斯特的教学和演奏;琴坛怪杰米凯兰杰利跌宕起伏的一生;钢琴家、教育家涅高兹,等等。深入浅出地分析和介绍了作曲家莫扎特、舒伯特、穆索尔斯基、威尔第、斯美塔那、德彪西、理查.斯特劳斯的许多经典作品。还有对贝多芬、肖邦、格拉祖诺夫、德沃夏克、圣-桑、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等人的作品分析。视角独特,简繁有致,林林总总,异彩纷呈。
文集非常珍贵之处,是毛宇宽先生所拥有的独家史料。他曾在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工作,俄文功底深厚,也因而为当时访华的一些苏联音乐家做翻译。文集中记述了毛先生为奥伊斯特拉赫翻译期间,彼此建立的深厚的友谊,也有多次关于音乐、生活的亲近的交谈,有些幽默的话语常常使你忍俊不禁。他移居香港之后,又对到香港演出的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做了深入的采访。这些国际大师顿时与我们拉近了距离,在我们的眼前鲜活起来——他们的音容笑貌、音乐造诣,对于音乐艺术的独到的见解、对于其他音乐家和作品一语中的观点,使读者走近了这些音乐家和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得以扩开阔音乐和文化的视野。
毛宇宽先生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领域,也下了相当的功夫,做了细致的研究。他在《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若干问题之浅见》等文章中,对于中国音乐家马思聪、江文也的作品都有深刻理解和解读。对于吴伯超、廖辅叔等音乐家,也都有第一手的、独特视角的介绍。
毛宇宽先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亲历者,他熟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他不囿于历史定论,不囿于前人或学者的断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直言不同的观点。以事实为依据,追求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匡正。毛先生的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其坦诚、直率、求真理的态度,令人十分敬佩。
《音乐文集》还谈及东西方音乐的互通互融,以及对于中国与西方音乐的交流史的研究。重点提及了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齐尔品、阿甫夏洛穆夫等外国音乐家。毫无疑问,这些文章对于读者起到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正因为毛宇宽先生具备了广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素养,又是俄语专家,才能在苏联音乐、中国音乐的广阔领域纵横驰骋;正因为毛宇宽先生有着一颗对于音乐真诚、赤诚的心,有着治学严谨、既谦逊而又率真的态度,才能够下笔几十万言,饱含着激情,条分缕析,娓娓道来。
这本文集既有丰富的文章,还附有数幅精彩的美术作品和照片,称得上是图文并茂。文集的史料丰富翔实,文笔生动、隽永、细腻而又流畅。无论是对于专业音乐人士、音乐理论界、演奏界,还是对于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来说,珍贵、好读、好懂又好看。
我感到特别亲切的是,《音乐文集》中,有多篇曾发表在《人民音乐》上。我作为《人民音乐》多年的编辑和主编,当年接到这些珍贵的稿件、读到这些掷地有声的文章并介绍给读者的许多情景不禁又再现眼前。
这是毛宇宽先生的泣血之作。因为他是在眼睛从几乎失明到完全失明的情况下写作的。说到此,我想起了二十年前,我到香港时,毛先生亲自到地铁站口接我,在他家与她的妻子、儿子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他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仍然乐观、平静、孜孜不倦、百折不挠地投身在音乐研究中,这种毅力和精神不能不使我们每位从事音乐专业的人动容,每一位读者都会向毛宇宽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毛宇宽先生的贤内助金洁女士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她的心地善良、思维敏捷。没有她的悉心照料和超强的公关能力,还有他们的儿子、钢琴家毛翔宇(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的全力以赴,这本巨著是难以问世的。这本书的出版,金洁和我说了许多。在对于他们的付出由衷敬佩的同时,也深感世态纷繁和炎凉。现在的书出版的很多,好书却太少。而这本优秀的文集,竟也遭遇了种种坎坷。不免喟叹不已!
最后我还要说:这是多么丰厚的一本文集啊!它的包容量之多之广,足见作者的知识的海量、眼界的高远。掩卷沉思,脑海仍在这些音乐家和作品里流连,心中仍有一份感动的情怀在涌动、在流淌。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