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5日晚看了歌剧《红河谷》,写下如下文字。

申明一下:1、这只是一篇博文,不是刊载在公开媒体上的文章,所以不会也不想面面俱到;2、只看了一遍,全凭印象,一定会有谬误,文责自负。

但凡一个美好的故事,是要包含爱恨情仇的。这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也最能激起观众情感的波澜。一部歌剧也如此。也就是说要有戏剧冲突,只有产生戏剧冲突,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产生审美的愉悦。

那么,《红河谷》是否这样?它有爱情:丹珠对格桑的爱;琼斯对丹珠的爱;雪儿和格桑的爱。有仇恨:藏民对英国侵略者的恨。

但是,却缺少或者说没有形成戏剧冲突,没有使你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没有使你激动、使你流泪、使你欢笑。

为什么?根源还在于剧本。

丹珠是头领的女儿,她富有、骄纵,她爱上了格桑,格桑却不爱她,与汉族姑娘雪儿相爱。琼斯是英国探险者,后来成为英军侵略西藏的一员。他爱上了丹珠,但丹珠也不爱她。

看来都是单相思的两对男女,理应产生矛盾冲突,理应交织爱恨情仇,但意外的是这些并没有发生。丹珠对于格桑的另有所爱,竟然表现得有悖常理的宽容平静。琼斯对于丹珠的另有所爱,也没有显示出多么痛苦和落寞,只是傻乎乎地膜拜着丹珠。那么这贯穿了整部歌剧的爱情线,就成了两条漂浮的线。互不相连也互不牵绊。意义何在?颇有说了也白说、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的感觉。

只有戏剧冲突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而剧本感觉不到冲突,就没有高潮,没有动人心魄的紧张度。剧中的抗英情节,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是保卫家园的战争。这个内容与爱情也基本上是两张皮(琼斯拒绝把枪口对准藏民,但并没有逼迫他亲自动手而造成他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斗争的情节)。头领与平民,贵族小姐与格桑,雪儿与格桑,大同世界相亲相爱。

当然,不能要求歌剧像话剧,更不能要求歌剧像小说和电影那样,情节的交代清清楚楚、故事的发展层层递进。但是其主干要清晰、衔接和发展要合理,一环扣一环,一浪推一浪

从音乐上说,藏族音乐的丰富斑斓、高亢沧桑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这就给这部歌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应该是波澜壮阔、千回百转,充分地予以展现。但现在感觉是不够炽热,不够强烈、不够荡气回肠。多数唱段还是歌曲的连缀,缺少歌剧思维。尤其感觉三拍子的唱段过多,单独听起来很美、很流畅,但却时有中断剧情、歌曲连缀的感觉。其结果就削弱了戏剧性,减少了张力,感觉很不过瘾。

这部歌剧有幕间曲,值得赞赏,写的也不错。但没有序曲就太遗憾了!在一部歌剧幕启之前,序曲的作用很重要,是营造气氛、展示剧情和音乐的乐段。它的重要性和独立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序曲和幕间曲二选其一,我认为应该选择序曲。

总体来说,《红河谷》包含了歌剧中都应具备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间奏曲、还有舞蹈场面。不能否认,有些咏叹调、重唱、合唱段落还是有特色有闪光点的。

我很喜欢琼斯的两段内心独白,感觉语言的表述对于心境的展示适时恰当。

我以为,剧中藏族人虔诚地磕长头的设计很精彩,但在终场时,如果再增加几个人(三至五人)形成队列,一步一磕,效果会更好,更能营造气氛,引起无尽的遐想。

也许,总长度只有两个多小时,是一些场面和音乐不能充分展开发挥的重要原因?

据报道,作曲家用四个月写出了歌剧。在感觉天才的同时,我以为这样的速度带来的粗糙是不难理解的。

我看的这一场丹珠的扮演者是陈小朵。比起几年前,陈小朵的声音明显地由单纯的甜美变得丰润,由纤细变得宽柔。但是感觉驾驭歌剧还是不够游刃有余,似乎没有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统揽全局。也不知为什么,感觉缺少演唱的激情,缺少奔放的力量。

说到最后,我认为此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另外,还是要对制作者、作曲家和演员表示敬意。毕竟,中国歌剧的道路走的不容易。

我经常想自己是否过于苛刻?实际上,我是爱之深责之切。我由衷地希望中国的歌剧创作能够健康发展、奇葩竞相开放! 

歌剧《红河谷》观后

 

话题:



0

推荐

张弦

张弦

1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现任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合唱协会副会长、《人民音乐》杂志顾问。编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