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注:这篇文章是一个朋友发给我的。尽管对这首歌曲是那么熟悉,但是再一次读到它的故事,听到它的音乐,还是禁不住心情激荡热泪盈眶。

我不由得想起莫斯科红场旁的无名烈士墓,更想起曾在苏联作曲家协会看到的、几乎占满一面墙的照片——上面都是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作曲家!当时,我呆立在他们面前,凝望着一张张和善的面孔,内心感到巨大的震颤!

这么好的东西,一定要与大家共享。我只在原文上做了微小的调整。最后附上的14个版本,个个都精彩。亲爱的朋友,你最喜欢哪一个版本呢?

在世界史和音乐史上,唯一为一首歌曲建立纪念馆的,就是“喀秋莎”了。一首爱情歌曲。为什么赢得如此殊荣,成为意义深远的历史文献、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只要把她放在岁月和历史回顾中,就很清楚了。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苏德战争爆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近百万大军,横扫了阻挡它的苏联苏军部队,长驱直入,逼近莫斯科。七月中旬的一天,莫斯科城里,新编的苏军近卫军第三师仓促开赴前线。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工业学校的一群女学生唱起了这首《喀秋莎》。姑娘们用这首爱情歌曲为年轻的战士们送行,这无疑在小伙子们的心里引发了强烈的感动。在歌声中,近卫军第三师的全体官兵向唱歌的姑娘们行了庄严的军礼,他们含着激动的泪水,伴着这歌声走上了前线。几天后,在极为惨烈的第聂伯河阻击战中,这个师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但他们用自己的牺牲狠狠打击了德国最精锐的古德里安装甲部队,为苏军组建保卫莫斯科的最后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后,《喀秋莎》的歌声伴着浓浓的战争硝烟,顺着战壕一路飞扬。歌声从莫斯科流传开去,一时间,北到列宁格勒,南到基辅,在一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在前线,也在后方,在整个苏联,到处传唱着这首歌曲。

《喀秋莎》的曲作者是勃兰切尔,他创作的灵感来自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这首歌曲创作于一九三九年,但当时并没有流行。两年后的苏联卫国战争使这首歌曲脱颖而出,并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开来。战争使《喀秋莎》体现出了它不同寻常的价值,而且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曲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

一首爱情歌曲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原因就在于这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这歌声把姑娘的真挚爱情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这饱含着少女纯情和希望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战壕里的战士们,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从而鼓足勇气,为祖国而战,为家园而战,为保卫心爱的姑娘而战。

在一次战斗的间隙,在苏军一个步兵连的战壕里,疲惫不堪的士兵们突然听到随风飘来的熟悉的歌声:“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他们仔细听,发现那歌声竟然是来自对面的德军阵地。苏军一位中尉连长从望远镜里看到,在对面的阵地上,一伙德军正围着两架留声机欣赏着这歌曲。步兵连的战士们震惊了,愤怒了,他们未经请示就向敌军阵地发起了攻击,战斗非常惨烈。当他们打退了德军,找到那架留声机时,发现唱机仍在转动着,仍在唱着……中尉连长捧着唱片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许多人都跟着哭了,为了夺回这张唱片,八个苏军士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上级军法部门对这次违令攻击事件进行了责任调查。一位团长在被调查时说:“如果我当时看见‘喀秋莎’被一群法西斯豺狼包围着、蹂躏着的时候,我也会这样做!”军法法官被感动了,调查没有再进行下去。

一九四二年初,一种速射的自行火炮在苏联乌拉尔的兵工厂里以惊人的速度被大批量地生产出来,并很快装备到苏军部队。这种火炮斜置在卡车上,能并排发射火箭,不像榴弹炮、加农炮那样笨重,不仅移动方便,而且火力凶猛,所以,战士们非常热爱这种武器。这种火箭炮的发射架上标着字母“K”,这是某兵工厂出厂时的标记。操纵火炮的苏军战士就根据这个字母“K”,把大炮命名为“喀秋莎”,这个别名迅速在苏军里传播开来。

后来,随着战事的发展,《喀秋莎》这首歌曲还传唱到东欧的一些国家。波兰人民曾将“喀秋莎”作为战斗号令,而保加利亚的游击队员还曾将这首歌曲作为联络信号。更为出人意料的是,当时,就连许多德国士兵也喜欢上了《喀秋莎》这首歌。

一九四五年春天,苏联苏军二百多万人突破波德边境,攻入德国本土,从南北形成夹击,包围了纳粹帝国的巢穴——柏林。四月十六日,苏军对柏林外围开始进攻。那正是一个梨花盛开的季节。前进中,许多部队齐声唱起了《喀秋莎》,而为这歌声伴奏的,是二千多门“喀秋莎”火箭炮的呼啸声。一位随军记者当时激动地写道:“天哪,这是怎么了,简直就是‘喀秋莎’的歌声在向柏林进攻。”

战后,苏联政府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

虽然这首歌已经诞生多年,但至今为人传唱。近卫第三步兵师的大部分士兵都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他们记住了这简单激昂而不失缠绵的曲调,还有那个令人魂绕梦牵的喀秋莎。激动之余,他们向唱歌的女学生敬了一个军礼,消失在黄昏的薄雾之中。在他们行军的道路上,在漫长的铁路线上,在第聂伯河畔的每一个集体农庄,每一个人都学会了这首《喀秋莎》。近卫第三步兵师很快在艰苦的第聂伯河阻击战中全部阵亡,从听到《喀秋莎》开始,他们的生命只持续了短短的一个月。

火箭炮的共同爱称
    战争还在异常惨烈地进行,德国人似乎一直吉星高照,每天都有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俄国人死在战场上。基辅城外的一个包围圈就吃掉了整整六十五万俄国士兵,他们像被镰刀割下的麦子一样倒在肥沃的乌克兰原野上,直到冬天还没有被埋葬。深秋已经到来,在维亚兹马,在布良斯克,在莫斯科附近的每一个战略据点,德国人都在大踏步地前进。然而,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多管火箭武器也在同一时间被送到了苏联军人的手中,这种武器没有任何标记,只是在沉重的炮架上刻着一个醒目的K字。

士兵们不知道,这个K字代表着遥远的“共产国际”兵工厂;但他们看到了火箭炮强大的破坏力,听到了它刺耳的呼啸声,当它成群结队发射的时候,整个大地甚至都在颤抖。士兵们热爱这种武器,便把它命名为“喀秋莎”——以K字开头的女子的名字,一个只给亲密的女子使用的昵称,一个站在峻峭的岸上、迎着明媚的春光高声歌唱的女子。从那时起,喀秋莎就成为一切火箭炮共同的爱称。

第一批使用“喀秋莎”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回到家乡,甚至没有收到爱人的书信就死去了。整个战争中一共有二千六百万人丧生,其中二千万人死在了战场上。四年过去,当整个苏联的人力已经接近枯竭的时候,苏军士兵终于来到了柏林城下。他们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攻城臼炮轰击柏林,每一颗炮弹都有半吨重。他们在炮弹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为每一个燃烧的村庄复仇!”“为每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复仇!为每一个失去丈夫的妻子复仇!”与这些臼炮一起怒吼的,还有成千上万蔚为壮观的“喀秋莎”。这些喀秋莎都是在万里之外的兵工厂里,由苏军士兵的母亲、妻子和女儿制造出来的,许多普通的俄罗斯妇女手上结起了厚厚的茧子,这一切都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自己的民族能够获得生存的权利。

不屈的钢铁爱情
 

战争结束了,但被战争夺取的二千六百万生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德国元首希特勒的野心和鲜红的梵字旗一起被埋葬在烈火中,《喀秋莎》却永远流传了下来。俄罗斯的喀秋莎被证明是值得思念的,配得上前方将士的梦牵魂绕;思念喀秋莎的小伙子们也被证明配得上这场胜利,配得上与喀秋莎永恒不朽的爱情。在喀秋莎顽强不屈的钢铁般的爱情面前,一切软弱无力、无病呻吟的爱情都是那样黯然失色。

http://v.youku.com/v_show/id_cf00XMzMzNDU1Mjg=.html(德.赫沃罗斯托夫斯基演唱)

http://you.video.sina.com.cn/b/16763773-1188928987.html(德.赫沃罗斯托夫斯基演唱另版)

http://you.video.sina.com.cn/b/17458075-1188928987.html(女声)

http://you.video.sina.com.cn/b/16576260-1188928987.html(女声舞台版)

http://you.video.sina.com.cn/b/16984559-1093934520.html(双胞胎娜斯佳和瑪莎胜利日演出)

http://you.video.sina.com.cn/b/13029940-1265632152.html(娜斯佳和瑪莎另版)

http://you.video.sina.com.cn/b/16829781-1188928987.html(民间风情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yNDE5MDg=.html(摇滚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zNjkzNTY=.html(小提琴版,爱沙尼亚卡梅尔)

http://you.video.sina.com.cn/b/16412852-1344764237.html(男声合唱)

http://you.video.sina.com.cn/b/15991515-1279323927.html(苏联红旗歌舞团,作曲家到场)

http://you.video.sina.com.cn/b/18173480-1279323927.html(童声和女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0MTA3ODQ=.html(男声,俄罗斯艺术家制作的电脑动画)

http://tieba.baidu.com/f?kz=513070276(玛琳娜.兹拉卓娃演唱)

俄文歌词第一段:

Расцветали яблони и груши,

Поплыли туманы над рекой.

Выходила на берег Катюша,

Hа высокий берег, на крутой.

话题:



0

推荐

张弦

张弦

1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现任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合唱协会副会长、《人民音乐》杂志顾问。编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