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百年沧桑,世事变幻。

2012年,中国音乐界的两位先人、泰斗马思聪先生、江定仙先生已是百年诞辰。岁末,1228日,纪念马思聪、江定仙百年诞辰独唱合唱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

多少年前的作品,今天听来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这些作品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应和了大众的心声,是时代的感召。

江先生的三首合唱。《南乡子》(辛弃疾词)是四部混声合唱。作品借古喻今,对统治者的愤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深邃雄浑;《呦呦鹿鸣》是一首很有情趣的生气盎然的作品,支声复调、模仿复调、对比复调的轮番使用,给作品灌注了无限的活力;《孙总理纪念歌》(黎锦晖词)显示了力量和勇气,感受到一种鼓舞的动力。

马先生的《李白诗六首》之《长相思》写于文革那个黑暗的年代。马先生被迫离开祖国,那种痛苦惆怅的心境,借李白的诗表露无遗,令人黯然神伤。而写于1943年的《雨后集》(郭沫若词)是借景抒情、寓意深远。歌剧《热比亚之歌》(三首)具有浓浓的新疆音乐的风格。

特别要提到的,是马思聪在1947年写的《祖国大合唱》(金帆词),其对祖国的深情,对苦难的控诉,对奋斗的讴歌,对新中国的向往。倾注了马思聪先生炽热的赤子之心。

《美丽的祖国》倾注了对祖国河山的一片深情;《忍辱》叙述了劳苦大众的创伤;《奋斗》记录了人民的觉醒;《乐园》是对新中国的向往和憧憬。四个乐章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既有戏剧的张力,也有浪漫的抒情。这部首演于1947年的合唱,至今仍给人以震撼,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合唱团的演唱,首先使我们感受到的是极为敬业的精神。他们那种肃然,那种投入,那种贯注,在现今的舞台上也不多见。相比起几位独唱演员对作品的生疏,合唱团员不但全部背谱,而且非常熟练自如。同时,合唱团也显示了训练有素的水准。他们音色统一均衡、醇美丰厚,发音吐字清晰,情感充沛。

指挥温钰泽是歌唱家。他对作品的总体把握准确,指挥手势清晰收放自如。钢琴伴奏赵莱青教授极好地引领和烘托了合唱及独唱。事后得知,由于另一位钢琴家黄佩莹教授生病,所以原本两人承担的伴奏都由赵莱青教授一人完成。音乐会没有开始前,我到场较早,只见赵莱青教授还在合伴奏,其认真敬业的态度令人感佩不已。

育英.贝满老校友合唱团成立于1995年,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毕业的校友为主要成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十多年来,合唱团排练了众多中外合唱作品,公开演出百余场。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亦是合唱团特邀艺术顾问的于润洋教授在感言中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时育英贝满合唱团中的英姿勃勃的少男少女们,如今都已是两鬓白霜,早已是年过花甲的老者了。但让我们欣慰的是,由于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大家又被合唱团这个纽带聚合在一起,又一次走进音乐这个神圣的殿堂,而且水平不凡。”

最后,一定要为特邀艺术顾问黄飞立教授大书一笔。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黄飞立先生九十有五,是他一手策划和指导了这场音乐会,并热诚地邀请音乐界多人悉数到场。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音乐家,六十多年前就指挥了马思聪先生的《祖国大合唱》,六十多年后仍然在指挥的沃土上耕耘不辍。这不正是中国合唱艺术的传承、发扬和光大的有力佐证吗?

这场音乐会,展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光辉的一页。马思聪先生、江定仙先生,就是中国音乐星空上的皓月和明亮的星。

音乐会后,感慨良久。谨以辛弃疾词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原载《人民音乐》第5

 

 

话题:



0

推荐

张弦

张弦

1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现任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合唱协会副会长、《人民音乐》杂志顾问。编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