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理性与激情鈥斺斕尴枥堑18首钢琴练习曲独奏会

    用瞠目结舌形容邹翔钢琴独奏会是毫不夸张的!

    邹翔演奏乔治.桑多尔.利盖蒂(1923——2006)18首钢琴练习曲全本,完整、完美、完胜!

    作为听众,庆幸利盖蒂每首练习曲都有标题,更庆幸邹翔给出了每首三个关键词和文字解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循此思路和提示聆听音乐,认识利盖蒂的作品,领略其中的内涵。

    邹翔一上手,就明显地看到他的右手始终在黑键上移动,而左手始终在白键上移动。这是第一册第一首练习曲:混乱(Desordre)。两手始终不在一个平行面上,这是由于右手五个升号、左手没有调号所致。

    双手在不同的调性上演奏是利盖蒂的特点。类似这样的练习曲还有很多。如第二册第七首:加拉姆. 波隆(Galamb Borong),右手两个降号(降 E降D),左手三个降号(降B降A降G); 第二册第十一首:不安( En Suspens),右手五个降号,左手没有升降号,再转为右手五个降号,左手没有升降号,再转回,即右手五个降号,左手没有升降号;第二册第十二首:交错(Entrelacs),右手没有升降号,左手五个降号,再转为右手五个降号,左手没有升降号,直至结束。

    这种毫无规律的节拍,小节“想画就画”,双手“各行其是”各弹各的调;这种繁复的调性与无调性、节奏与非节奏,传统与非传统的音乐元素,在18首练习曲中俯拾皆是。

    其实,利盖蒂谱面上的升降号已经失去了调性的意义,经常并没有按照调性升降音符。即使没有调号,也通篇都是临时升降和还原记号。如第二册第九首:眩晕(Vertige)、第二册第十四首:无尽的圆柱(Columna nfinita),等等,不胜枚举。

    利盖蒂练习曲的力度变化之大,幅度覆盖之宽,音域涵盖之广,已经达到了极致。极弱时,音量达到6个p、8个p,极强时,音量达到6个f、 8个 f!音域也从钢琴的大字2组A直抵小字5组c,即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在整个键盘上纵横驰骋!   

    把音符拿下来只是第一步,还在读谱阶段。而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情感挖掘出来传达给听众,才更为艰难。利盖蒂的练习曲既有足以包容宇宙的、撼天动地的强烈,也有在心头轻抚、似清风吹过的细微。技术含量巨大、情感含量也极具张力。寻找和感受作品的美,只有在技巧娴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看得出来,邹翔不仅驾驭了这18首艰难的技巧,也深刻地发现和表达了作品的意味,融入了自己的钟爱。

    邹翔的触键坚实饱满,音色纯净,控制精准,力度收放自如( “收”到了8个p!“放”到了8个f!)。尽管音符密集层峦交错,却仍然从他的演奏中感受到音乐层次和脉络,既丰富又清晰。制音踏板、柔音踏板和持音踏板全部使用轮番上阵,转换自如融为一体了无痕迹,达到了烘托练习曲宏伟而又缜密的乐思的效果。他驾驭技巧游刃有余,双手十指上下左右翻飞,令人炫目惊叹不已。

    邹翔在准备音乐会期间,在他的微博上看到这样几段话: 

“闭关练琴到袖口磨破,琴凳掉皮,琴弦崩溃,头发胡须任意生长。”

    “利盖蒂的各种演奏技术困难让十个手指应接不暇,异常复杂的多声部和节奏对位逼迫脑子像多核电脑一样飞速运转。有时候觉得练琴就像练武功秘笈,练得时而痛苦万分,时而醉生梦死。练完了觉得功力又长了一成,离作品的真实面貌又近了一步。这种满足感是难以比拟的。”

    “今天琴高音区又弹断几根弦,其中同一个音的三根弦一起崩溃了。利盖蒂您老人家人老心不老,力度一直写到ffffffff, 过起瘾来就写一大片,真不怕折腾死演奏者,这些练习曲难道真是魔鬼来吃琴的么。”

    他还晒出了一段乐谱,谱面密密麻麻的音符上,画满了红色、绿色、橘黄色、黄色、蓝色的笔迹。横向纵向地勾勒出练习曲的和声和走向。我们还看到,他在几乎每个和弦和每个音上都标注了指法。

    足以看出,利盖蒂练习曲的魔鬼般的技法,也足以看出邹翔练琴的状态:艰辛忘我,心力交瘁!

    没有确定的调性,必然带来演奏的艰难。巨大的张力和强悍的性格,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毫不夸张地说,一不留神,就会深陷其中,遭遇万劫不复的境地。

    面对如此艰深的违逆常规的乐谱,我想大多数钢琴家要么避之不及,要么咬牙切齿。而邹翔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我揣测他在练习中也未必没有咬牙切齿,但更多的,则是攻克之后登上又一座高峰的喜悦和成就感,这种体验是无与伦比的。这就像一个极限运动!成功所带来的巨大喜悦和成就感也一定是巨大的。

    邹翔说:“这种满足感是难以比拟的。”准确地说,应是难以言说的,难以名状的。

    经常有些作曲家写的钢琴曲不顺手,准确地说是不符合钢琴的演奏规律。演奏者感到怵头,无从下手。利盖蒂不擅演奏钢琴,这就使他不囿于钢琴演奏传统法则的定式,创作空间有了更大的拓展,所以他创作的18首练习曲也完全颠覆了钢琴演奏的规律和常用手法。但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从作曲的角度看,突破了传统,带来了创新;但从演奏的角度看,却给钢琴家带来了灾难,或用常用的语言说是一个全新的、巨大的挑战。

    不过我还是希望,作曲家们在作曲的时候,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传统的同时,还是手下留情,顾及演奏家甚至怜惜演奏家吧!殊知这种付出是多么艰巨甚至惨烈啊!

    不由得想到邹翔的老师、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教授罗伯特.麦克唐纳(Robert McDonald)。他是2010年第五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之一。比赛期间,他除了工作,就是关在房间里练琴,寡言少语不露锋芒。当时我就觉得这位钢琴家非常理性。而邹翔弹利盖蒂,从选择到演奏都有极具理性思考的特点,我想这一定也是得到了麦克唐纳教授的真传。

    这场钢琴独奏会是对听众耳朵的巨大冲击。得到的是一个我们所不熟悉的新天地,另一种思维,另一种秩序和另一种感受。

    这场钢琴独奏会,使我认识了利盖蒂,他的令人炫目的技法和宏大的构思。更认识了年轻的钢琴家邹翔,他的技巧,他的修养,他的勇气,他的坚韧,他的理性与激情!

                                                  

                                                    原载《钢琴艺术》第6期

 

 

 

话题:



0

推荐

张弦

张弦

117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现任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合唱协会副会长、《人民音乐》杂志顾问。编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