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片片红叶层林尽染。我不由得想起了三年前,赴韩国参加郑律成国际音乐节时,那漫山遍野的红叶也是那样热烈烂漫……
序:遥远的记忆
郑小提是作曲家郑律成的独生女儿,她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分配到总政歌舞团工作。我清楚地记得,文革中,在她结婚时,邀我们几个好友到她家中小聚。当时她家住在西便门的国务院宿舍,我们就挤在有一张床、一个立式钢琴和一张桌子的狭小的房间里。
他的父亲郑律成、母亲丁雪松走进来和我们打招呼。郑律成伯伯和蔼可亲,双手捧着肚子,深情地唱起《延安颂》;丁雪松阿姨压低了嗓子,唱了钢琴伴唱《红灯记》里的《革命壮志冲云天》。唱完了,大家感觉还未尽兴,就怂恿我跳个舞。我原地站起,跳起藏族的《毛主席的光辉》,不料一甩手,把桌上的玻璃杯碰到地上摔碎了。我顿时傻眼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大家纷纷安慰我,张坚大声嚷嚷“岁岁(‘碎’的谐音)平安”,才算是给我解了围。
直至今日,郑律成伯伯当年的音容笑貌仍然清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那天说,《解放军进行曲》不应该唱的那么快,应该是(说到这里他挥动着拳头)“向前,向前,向前——”(速度很慢但非常有力)。
1976年12月,郑律成伯伯带着两个年幼的外孙去昌平打渔,不幸突发脑溢血,匆匆离开了人世。消息传来,我们都唏嘘不已、悲痛万分。
郑律成出生在韩国光州一个贫困的家庭,童年和青少年都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度过。19岁时,郑律成跟随哥哥来到中国,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1937年,郑律成奔赴延安,自此,一首首优秀的、唱遍大江南北的抗战歌曲在他的笔下不可遏止地奔涌而出,如《延安颂》、《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等。它们是革命战争的嘹亮号角,在众多革命歌曲里也属巅峰之作,至今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郑律成回到朝鲜,创建了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创作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两个国家的军歌!)。1950年,郑律成又返回中国,加入了中国国籍。从那时起,他又创作了歌剧、交响曲、歌曲等多种体裁和题材的音乐作品,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音乐家。
但是,由于两国间长期以来的外交关系的原因,郑律成却在韩国被长期埋没,几乎不为人知。近年来,随着中国和韩国两国双边关系的恢复,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的交流日益加强,尘封的历史终见天日。郑律成,这位国际主义传奇人物终于为韩国、特别是他的家乡——光州所注视和关注。
自2005年起,韩国光州每年都要举办郑律成国际音乐节。2007年10月18日至21日,第三届郑律成国际音乐节盛装开幕。因为当年适逢中韩建交15周年和中韩交流年,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在第一届的“东亚和平”主题和第二届的“记忆与行进”主题之后,07年的主题是“友谊、和谐、前进”。主办者也由前两届的光州南区政府升格为光州广域市政府,足见光州政府和人民对于郑律成愈加重视的程度。
作为郑小提邀请的嘉宾,我全程参加了这一届音乐节,那也是我第一次踏上韩国的土地。接连几天,都沉浸在缅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氛围之中。
本届前往韩国光州的中国艺术家和表演团体颇具规模。有胡琴演奏家姜克美,扬琴演奏家张高翔,打击乐演奏家马里,二胡演奏家王晓楠,琵琶演奏家蒋彦,古筝演奏家袁莎、袁莉,笛子演奏家张雷,歌唱家尤泓斐、张天甫等。还有“音海”和“牧人”两个合唱团近一百余人也浩浩荡荡地开往光州参加了演出。中央电视台派出了主持人任鲁豫和摄制组全程参与了音乐演出和活动。

光州市立交响乐团,指挥陈永华
尤泓斐、张天甫对唱《啊!美丽的风光呀》
光州市立少男少女合唱团表演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民间艺术家载歌载舞
0
推荐